近期由於生成式AI蓬勃發展,許多研究學者會利用AI 協助英文編修。通常研究人員獲得不錯的回饋,但AI尚未完全成熟,還是有些問題。
以下是一個我們目前正在協助的案例:
老師的學生為外籍生,同時為該篇論文的主筆,但其英文表達具有其母語的風格,投稿後,期刊審稿人員對於英文表達有意見。然而台籍的老師,對於其英文表達,有種力不從心之感。當然因為現在有AI這個工具可以使用,老師也使用AI編修,但英文結果仍無法被充分理解。因此,老師轉向尋求我們的協助。
期刊論文的英文編修,以『人』為主的編修方式相較於AI編修,具有以下顯著的優勢:
1. 更深入的語言理解與運用
- 語境理解: 人類編修者能夠更準確地理解論文的學術語境、作者的意圖,並根據上下文進行細膩的語言調整,確保表達的準確性和專業性。
- 風格掌握: 人類編修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不同學術期刊的風格偏好,並根據目標期刊的要求進行調整,使論文更符合期刊的錄用標準。
- 文化敏感度: 人類編修者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表達方式具有更高的敏感度,能夠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解或歧義。
2. 更專業的學術知識與經驗
- 學科背景: 優秀的人類編修者通常具有相關學科的背景知識,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論文的學術內容,並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語言建議。
- 學術經驗: 人類編修者通常具有豐富的學術寫作和發表經驗,熟悉學術論文的寫作規範和技巧,能夠幫助作者提升論文的學術水平。
3. 更靈活的溝通與互動
- 雙向交流: 人類編修者可以與作者進行雙向交流,及時溝通和解決問題,確保編修結果符合作者的期望。
- 個性化服務: 人類編修者可以根據作者的具體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編修服務,例如加急處理、重點關注等。
4. 更高的品質保證
- 嚴格把關: 人類編修者通常會經過嚴格的篩選和培訓,具有專業的編修技能和質量意識,能夠確保編修品質。
- 人工校對: 人類編修者通常會進行多輪校對,以確保論文的語言表達準確無誤。
總結
儘管AI編修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效率,但在語言理解、學術知識、溝通互動和品質保證等方面,人類編修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。對於高質量、高要求的期刊論文,選擇以人為主的編修方式,往往更能確保論文的語言表達達到最佳水平。